中医治疗高血压有内服药、薰洗双足、针刺疗法等几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使用针刺疗法。
1.耳后降压沟
操作方法:在对耳轮后面上2/5处有静脉可见,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豆许。此法可抢救由高血压而发生的危殆变化。
2.人迎洞刺
又名窦刺,其穴正当颈外动脉窦处故名。
操作方法:让患者仰卧,头部低位,先用手掐脖子,如患者感到头晕时,则不宜用之。
刺法:左手摸到人迎动脉,用手指固定,右手持1.5寸毫针刺在动脉壁上,不可过深,易导致起小包。针后见针柄颤动为恰好。不用手法,十秒钟起针。留针时间最长不超2分钟。亦治支气管喘息、胆石痛、胃痉挛、头痛、眩晕。
3.膈俞皮内针
如病人过胖,不易摸到动脉窦,则用膈俞皮内针。依常规找准穴位,埋藏1号皮内针一支,双侧埋针,可留针3—7天。
以上三种方法,均在针后10秒钟降压。
4.太渊脉刺
找准穴位,用2寸针刺在桡动脉寸口部位,不用手法,见针柄颤动为度。如针不动时,可微提调整。针尖应刺在桡动脉壁上,不可过深和过浅。留针5?10分钟。
5.眼针降压
眼针疗法经辽宁省卫生厅鉴定后,已在各地逐渐推广,降压穴位刺双肝区(必须学过眼针疗法,按常规操作)
注:眼针降压用肝区,左眼在下眶外1/4,右眼在上眶内1/4处,均距眶缘二分许,手压紧眼睑,以五分不锈钢针沿皮横刺,留针5—10分钟,血压即降。
6.鼻针降压
鼻针共有九穴十九点,其中只有两个穴位是原有穴位,即印堂和素髎为降压上下两点。找准穴位,用5分不锈钢针以45°角向上斜刺。用其它方法无效时可采用鼻针。
以上三种方法均在针后5分钟降压。
7.太冲泻法
操作方法:找准穴位,针刺得气后,可用提插方法。适应症为肝阳上亢,眩晕较重之高血压症。
8.合谷透后溪
操作方法:手掌侧置,用3寸毫针,由合谷刺入,针尖向后溪方向而进,达到得气。
适应症:小便*赤,大便秘结,口燥舌干,食欲不振,大、小肠有淤热者。针刺得气后用捻转泻法,透天凉尤佳。
9.三里降压
找准穴位,常规操作。对体质素弱,有胃肠病而患高血压者,宜用此法,手法以补法为合适。
10.石门降压
石门在古针灸书记载:女子不可针石门,针之则终身不孕。(现在正宜利用此穴为计划生育而使用于针刺避孕。)
其法:由脐至耻骨联合,用折量寸法,找准脐下二寸,以28号2.5寸针刺入二寸。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或学习参考,如有需要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操作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来源互联网,小编整理,只在提供临床思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段雄董氏针灸上曲下曲,小儿麻痹症,坐骨神经痛,血管硬化段雄元董氏针灸8天网课零基础快速入门
47大处方特色针法
授课内容:三叉神经痛,牙痛,鼻子病症,慢性咽炎,甲状腺疾病,耳鸣,骨折,腕关节损伤,网球肘,肩周炎,落枕,腰背病症,痛经,闭经,尿频尿急,不孕症,卵巢囊肿,糖尿病,头痛,骨刺,足跟痛,尾骶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疼痛,高血压,鼻炎,打鼾,踝关节扭伤,治疗疝气,痔疮,晕车,眼科疾病,口眼歪斜,伤口不愈合,甲状腺疾病,颈椎病,催乳,急性腰扭伤,肠系膜淋巴炎,眉棱骨疼痛,胁痛,口腔溃疡,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皮肤病处方,咳嗽,胸闷,下额关节紊乱,阳瘘早泄!报名电话
如果您支持中医,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