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早读鼻内镜下治疗鼻窦黏膜潴留囊肿,这
TUhjnbcbe - 2021/11/6 3:56:00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医院订阅哦!

一、发病机制

鼻窦黏膜潴留囊肿曾有很多名称,如良性黏膜囊肿、间皮囊肿、假性囊肿、无分泌型囊肿、间质囊肿、淋巴管扩张性囊肿、黏膜鼻窦囊肿等等。其形成原因普遍认为:由于黏膜的浆液黏液腺导管阻塞,分泌物蓄积,腺体膨胀,小潴留囊肿破裂并融合,形成较大囊肿。并且,导管上皮保持完整继续分泌,使窦腔黏膜从骨壁突出,直到一个大囊肿形成。也有人认为黏膜内折进入结缔组织下面是其形成机制。黏膜潴留囊肿公认是一良性的黏膜囊肿。虽然其病因不确定,但是炎症或感染可以加重导管的阻塞,这些病变通常不膨胀性生长,也不侵蚀骨质。

二、组织病理学

囊肿壁衬有正常假复层柱状呼吸上皮和上颌窦内衬上皮延续,黏膜下层包含一薄层纤维血管的基质,可有一些淋巴细胞浸润。囊腔几乎没有结缔组织断裂。

三、临床症状与体征

鼻窦黏膜潴留囊肿多见于上颌窦,其余各窦腔也不少见。一般多无症状。有时同侧头或眼睛发沉。偶有感觉异常或疼痛的报道。较多见的面部感觉麻木或面痛,上颌窦本身闷胀疼痛或同侧牙痛。Whitter最近报告疼痛可能与眶下神经在上颌窦内存在裂隙有关系,其导致“非典型面部疼痛”(面胀或牙痛或眶周痛)。有些患者会出现囊液自行从鼻腔流出。

四、诊断

因为鼻窦黏膜潴留囊肿多无症状,所以经常因其他原因偶然发现,口腔科医生因拍牙片可能是第一个发现的人。鼻窦黏膜潴留囊肿诊断主要根据鼻窦X线片和CT或MRI来确诊(见影像学诊断)。

五、检查

鼻腔检查多无异常表现,内镜上颌窦检查示黏膜透明,极薄,呈圆弧型(图3-5-69),抽吸其内为浆液或黏液,也有黏脓液,可发生于窦腔各壁,面部疼痛者有可能囊肿悬吊于上颌窦内的神经上。

六、手术方式

大多数黏膜潴留囊肿因囊肿自行破裂而自愈。一些诊断可疑或出现疼痛等明显症状的病例则需要手术治疗。1.传统手术:上颌窦囊肿多采用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开窗术。筛窦手术有鼻内开筛、鼻外开筛和上颌窦内开筛术。蝶窦囊肿既往多采用经中隔进路、鼻内筛窦进路、鼻外筛窦进路和上颌窦进路的蝶窦前壁开放。额窦病灶切除则采用额窦骨成形瓣脂肪填塞手术或Lynch-Howarth手术。上述方法已经很少使用。2.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最有价值、值得推广的方法,其方法简单、迅速、安全、出血少。患者所受痛苦少,易于被医患接受。手术在局麻加表麻下进行,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或儿童,可采用全身麻醉。0°镜和30°、70°角度镜直视下进行。上颌窦囊肿可以行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或下鼻道开窗术两种术式,视囊肿的位置而定,若囊肿位于上颌窦外上或自然口周围,则采用中鼻道开放术(图3-5-70);若囊肿位于上颌窦底或前壁,则多采用下鼻道开窗术(图3-5-71,为图3-5-69病例),若单纯中鼻道或下鼻道开窗不能满意地摘除囊肿则采取中、下鼻道联合径路。其他窦腔的囊肿,可以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图3-5-72~3-5-74)。手术中处理原则:尽可能将囊壁完整摘除或将大部分囊壁摘除,防止复发。Kennedy等作者认为:开放鼻窦腔,充分引流通气,不必处理囊肿,使其自行消退。但需要前提,即要有很长时间随访,井且囊肿较小。

七、术后处理

术后早期可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主要进行鼻腔清洗,可将窦腔内分泌物冲洗干净,保证窦口通畅。观察发现黏膜潴留囊肿有复发体倾向,定期内镜检查清理术腔可以将窦内水肿的黏膜及时清除,以防止复发,因此很重要。操作时坚持直视下处理的原则,使早期复发的小囊肿及时摘除。单纯黏膜囊肿愈合上皮化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典型病例:45岁女性,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普通检查未见任何异常,鼻窦CT扫描检查示右上颌窦底有小的球形黏膜囊肿。患者联想每次发作前均感右侧面部不适。经鼻内镜手术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剔除囊肿后,三叉神经痛缓解。但6个月后复发,经下鼻道开窗口观察囊肿再发,用吸引器吸破后,症状再缓解。之后又有几次发作,情况相同。由此可见,黏膜囊肿也会成为三叉神经痛的“扳机点”,同时也提示手术后即使开放引流通畅,仍会复发,表明手术尚未能彻底根除导致囊肿形成的原因,对病因学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来源:鼻内镜外科学,本文仅作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耳鼻喉时空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为了防止我们走散,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吧

投稿邮箱:gujinzw

.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读鼻内镜下治疗鼻窦黏膜潴留囊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