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管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26病例分析
TUhjnbcbe - 2021/8/8 19:08:00

病史

患者,男性,45岁,因“猫抓破右小腿后3周,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1周”就诊。体格检查:右侧腹股沟区可扪及鸽蛋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差,局部皮肤无红肿、压痛,右小腿见猫抓疤痕。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灰阶及多普勒超声

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大小约2.3cm×1.7cm,皮质呈均匀低回声,皮质增厚且厚薄不均,淋巴门可见,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CDFI及CDE: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呈淋巴门型血供,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皮质呈均匀低回声,皮质增厚且厚薄不均,淋巴门可见,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箭头)

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呈淋巴门型血供,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

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结合病史,考虑猫抓病性淋巴结炎

病理结果

“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肉芽肿性浸润灶,中央见坏死灶,周围上皮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有致密的淋巴细胞包绕,考虑猫抓病。

分析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误诊率较高,原因主要是该病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且具有自限性,大多数患者未经治疗便已自愈,少数引起淋巴结增大,此患者右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增大,皮质呈均匀低回声,皮质增厚且厚薄不均,淋巴门可见,且为淋巴门型血供,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结合患者有右小腿被猫抓伤病史,故应首先考虑猫抓病性淋巴结炎。

知识点回顾

猫抓病(cat-scratchdisease,CSD)又名猫抓热或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人局部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儿童、青少年多见,患者多有被猫、狗抓伤史。猫抓病根据病变部位及个体免疫力的不同而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分为典型猫抓病和非典型猫抓病,典型猫抓病又称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是最常见的猫抓病表现形式。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猫抓病由汉赛氏巴尔通体(bartonellahenselae)引起,以亚急性局部肉芽肿性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病理变化主要为慢性炎症性改变,包括炎症细胞浸润或坏死性肉芽肿形成,皮质区反应性增生等,猫抓病淋巴组织镜检为化脓性肉芽肿性炎但无特异性。

目前猫抓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靠抗体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查方便快捷、创伤少,是目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猫抓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抓伤处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增大,好发区域为颈部及腋窝,可伴有或不伴有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发热或全身各系统受累的症状。

初期在猫抓伤部位(如手部、前臂、小腿等处)出现皮肤红斑、丘疹、脓疱或硬结,患者多因触及包块或局部疼痛就诊,2-4周后引流区淋巴结增大,常为单个、单侧或小群淋巴结增大,两个区域同时出现淋巴结增大时,淋巴结增大更为显著。其次为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等,但全身症状多不严重。通常当淋巴结增大时伤口已完全愈合,在皮肤上仅见纤细的白色纤维性瘢痕,多数患者就诊时肢体并未发现伤口,但绝大多数有猫抓伤史。

由于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在6-8周内自愈,少数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导致多脏器受累,如肉芽肿性结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受累淋巴结常位于抓伤或咬伤部位的引流区域,增大的淋巴结形态多呈类圆形,L/S<2多见,皮质增厚,呈均匀低回声,厚薄不均,后方回声多增强,淋巴结皮质增厚,淋巴门增宽可呈“靶样”表现。

2.淋巴结内脓肿形成时呈混合回声,包膜不规则,甚至破裂,淋巴结后方回声增强,周边软组织回声多增强。

3.多普勒超声淋巴结多呈丰富的淋巴门型血供,呈树枝状,血流阻力较低,RI<0.6多见。脓肿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内多无血流信号,淋巴结周边及包膜处仍可探及血流信号。

4.超声弹性成像:淋巴结质地较软。

5.超声造影以非向心性增强为主,多由淋巴门向四周增强,也可呈弥漫性高增强,以均匀高增强为主。

内容摘自《浅表淋巴疾病超声诊断》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年4月出版发行

编委简介:王玲玲,主治医生,现任职于医院(医院)超声诊断介入治疗科。从事超声诊断工作10余年,擅长妇科、腹部、心血管等超声诊断,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市级课题多项,参编超声专著《浅表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

转发给更多小伙伴,大家一起来学习

更多精彩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26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