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宝宝为什么免疫力相对较低
大家可能会发现,宝宝6个月内生病次数相对较少,而6个月之后、3岁入园前后、换季期间都是生病小高峰,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宝宝的免疫系统和功能说起了。宝宝的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顾名思义就是宝宝一出生就拥有的,比如宝宝的皮肤、黏膜等免疫屏障,还有出生前从母体脐带获得的母传抗体,以及出生后通过母乳获得的免疫因子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宝宝抵御外界致病菌的侵袭。但很遗憾的是,母传抗体在6个月左右就会消耗殆尽,而这时候宝宝自身的免疫力尚未强大,再加上宝宝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饮食的改变和外界虎视眈眈的致病菌都容易让宝宝生病概率增加,以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居多,这就是为什么宝宝6个月内生病少,而之后会有一个生病小高峰的原因。
获得性免疫指的是宝宝在出生后通过自己免疫系统建立和获得的免疫力,比如宝宝新接触了一种细菌,这种细菌作为抗原引发宝宝产生抗体,抗体会杀灭这种细菌,并形成免疫记忆,当宝宝下次再遇到这种细菌时,身体便能快速调取抗体来对抗,届时就不会生病。
3岁入园前后,宝宝换了新环境,同时也可能会接触原来未接触过的致病菌,宝宝体内没有现成的抗体来对抗,只能重新发生免疫反应来应对,当致病菌来势汹汹时,宝宝就容易扛不住而生病,以流涕、发烧等呼吸道疾病和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居多,所以家长们会发现,入园前后也是个生病小高峰,这跟幼儿园孩子多、交叉感染概率高有关。
换季也是个生病小高峰,这主要是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不够强大,容易因为温度变化导致免疫力降低,或者是季节流行病而感染,出现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看得出,不管是6个月还是3岁,或是季节交替,宝宝出现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问题的概率都很高。肠道作为消化吸收场所和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功能强弱对宝宝生长发育和免疫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们务必要好好调理宝宝肠胃,除了日常饮食中注意给宝宝提供种类多、搭配好、易消化的食物外,还应该注意给宝宝适当补充益生菌来改善宝宝肠道微生态平衡。
02
如何通过益生菌改善肠道健康
想必家长们日常生活中都非常注重卫生,不管是宝宝的手口卫生、家庭环境卫生还是食物卫生,目的就是尽可能少的让宝宝接触细菌。
其实宝宝的肠道内寄生了多达多种细菌,数量有万亿个,是人体细胞的10倍多!但这些细菌中的大部分是对宝宝身体有帮助的“有益菌”,比如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它们可以帮助宝宝分解食物、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的吸收,还可以帮助宝宝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形成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入侵宝宝肠道组织,并且肠道菌群还可与肠黏膜淋巴细胞以及小肠潘氏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肠道先天性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建立及发育。除有益菌外,另一部分便是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了。
宝宝健康的情况下,肠内的这些菌群是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它们与宝宝和谐相处,但是当肠道菌群紊乱时,比如致病菌大量繁殖占据上风、有益菌数量锐减,那么宝宝就会遭受致病菌侵袭,消化功能也会受影响,进而出现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因此,保证宝宝肠道内有益菌占优势地位,可以帮助宝宝减少肠道问题,并且提升抵抗力。所以,补充有益菌有助于改善宝宝肠道健康。
03
益生菌的正确服用方法
▎保存:
益生菌被储存在低温环境下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除地衣芽孢杆菌、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制剂可常温保存外,其他肠道微生态制剂需低温(2-8℃)保存,注意避光、密封。如果服用袋装粉剂的益生菌,一定要注意未服用完的益生菌需立即封好放入冰箱保存,避免有害菌污染。
▎服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建议餐后服用益生菌。益生菌对胃酸很敏感,胃酸过高不利于益生菌存活,空腹时人体会分泌更多胃酸,不适宜服用。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益生菌应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若需同时应用抗菌药物,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3小时以上。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孢杆菌制剂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可以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但布拉氏酵母菌不能与抗真菌药物合用。
▎冲调:
高温会杀死益生菌,降低益生菌功效,所以冲调益生菌的水温不要过高,最好不超过40℃。
益生菌种类很多,不同益生菌作用各不相同,尽管益生菌可以改善人体健康状态,但不要盲目把它当做防治疾病的唯一良药,合理正确食用才能保证健康。
宝宝免疫力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宝宝出现生病小高峰也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们不必过于惊慌,了解宝宝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原理,以及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能够帮助宝宝少走弯路,可以通过适当补充益生菌的方式来守护宝宝肠道健康,为宝宝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