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CT(HighResolutionCT),即高分辨率CT,为薄层扫描及高分辨率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HRCT可以观察病灶的细微结构,常用于胸部CT检查,它可以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比如肺小叶气道、血管及小叶间隔、肺间质及毫米级的肺内小结节。
HRCT检查的基本条件
1、现代工艺技术的全身CT扫描机,固有空间分辨率<0.5mm
2、薄层扫描(0.5-1.5mm)
3、图像重建使用高空间分辨率算法
4、×矩阵
5、增加Kvp和mA可以减低图像噪声
肺部正常HRCT表现
①中央肺动脉,支气管与相邻肺动脉直径大致相等
②肺动脉常分为两个直径相当的分支
③肺静脉常分成许多细小的分支,这些分支与主支构成直角
④叶间裂(厚度小于1mm,边缘光滑,均一厚度)
⑤正常小叶间隔
⑥正常小叶中心动脉
相关解剖
自气管(0级)开始,气道呈非对称性分支,最终到达肺泡(27级),主要分支为: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亚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右中叶支气管是最长、最细和韧度最小的叶支气管;下叶背段是最粗大的段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结构组成一个腺泡,3-5个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肺小叶是最小的肺解剖单位,又是HRCT所观察的基本单位,而腺泡则是最大的肺功能单位,但HRCT不能分辨其界限,因而肺气肿只能定位在肺小叶水平(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全小叶性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瘢痕旁型或不规则型肺气肿)。
肺间质病变
发生于慢性间质性肺炎、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癌性淋巴管炎、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尘肺(矽肺、煤矽肺、石棉肺)、组织细胞病X、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CT表现:界面征、小叶间隔增厚、小叶中心结构增厚、胸膜下线、长疤痕线(扭曲肺结构)、蜂窝样改变、结节影、牵拉性支扩、磨玻璃样改变。
①小叶间隔增厚的HRCT表现
1、肺外围10-20mm长的线状影,延伸到胸膜面。
2、在下肺野,几条这样的短线可围成一多边形的小叶结构,中央可见到点状的小叶中心动脉影。
3、正常人有时可见到淡小叶间隔影,但大量的小叶间隔的显示总是提示有间质性病变。
根据小叶间隔增厚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光滑的、串珠样的及粗细不均匀的影:
光滑的:提示间质水肿。
串珠的: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或煤工尘肺。
粗细不均的:提示间质纤维化。
肺水肿,光滑的小叶间隔增厚
上述病例治疗后
肺间质纤维化
②肺长线状影的HRCT表现
1、2-5cm长的线状影。
2、粗细较均,从肺野延伸到胸膜面。
3、通常提示明显的肺间质纤维化。
4、有时与粗疤痕影或盘状肺不张难于鉴别。
③胸膜下线
1、平行于胸膜,距胸膜面不超过1cm的弧线影。
2、最初被报告见于石棉肺病人。
3、现在认为这一征象无特异性,可见于其它肺间质纤维化疾病。
④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
1、支气管壁增厚但管腔不扩张。
2、常见于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或其它肺纤维化疾病。
3、支气管炎急性期也呈支气管壁增厚。
4、轻度而且广泛时则难于发现。
5、灶性分布(癌性淋巴管炎常见)者通过与正常支气管壁比较则容易发现。
⑤蜂窝状影
1、较小的囊状阴影,直径几mm至10mm,少数可大于10mm。
2、厚的且边缘清楚的纤维壁(与间隔旁气肿鉴别)。
3、多见于肺的外围和胸膜下。
4、蜂窝状阴影明显的部位,正常结构扭曲,小叶结构无法辨认。
4、与蜂窝状阴影相连的胸膜轻度增厚。
5、是晚期间质纤维化的表现。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表现
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
2、最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在同一活检标本上可见到正常肺组织、活动性炎症和末期纤维化并存。
3、在不同时期有明显不同:
★早期:中下肺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阴影,提示为活动性病变,是可逆性病变。
★进一步纤维化:网状阴影,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小叶内的细小血管和细支气管变得明显。
★晚期:呈广泛的蜂窝状阴影,小叶结构变形,局部支气管扩张,以中下肺胸膜下最明显。
4、最突出的特点是病变的分布呈外周性,胸膜下。
5、CT尤其是HRCT在本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估计本病的活动性,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
6、诊断:需综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胸片或CT改变,排除结节病、肺嗜酸细胞肉芽肿、胶原血管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等间质疾病,且没有某些无机物、有害气体或污染环境接触史,而后才能做出诊断。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HRCT观察肺间质性改变时要细致观察、注意鉴别,在这其中,解剖学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编辑:放射科那点事儿
版权申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