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了经络的实质其实是淋巴管。那么淋巴管的走向是否和经络的走行一致呢?他们之间能否完全等同起来?古人是怎么样发现经络的?让我们先来看下经络图和淋巴管的图。下图是人体正面经络的走行路径。
下图是淋巴管的走行路径。
大家是不是觉得经络和淋巴管两者之间的相似度非常的高?让我们再通过查阅文献来仔细分析下两者之间关系:
1、龚启华等研究证实根据穴位的低电阻特性,利用电泳法来显示穴位并用X线成像技术,观察到兔耳穴与小动脉汇聚和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小淋巴管聚集有关。(龚启华等,《科学通报》,(9):.)该项实验结果能支撑《经络二》中发现的井穴和毛细淋巴管的相关性的说法。
2、上肢淋巴管与上肢经络阳经走向的相关性研究中,徐立孙等曾报道一例风湿病患者在“肩髃穴”留针时,出现一根红线自上而下,经过“曲池穴”“手三里”和大肠经吻合,他们认为和皮下淋巴管走向一致。通过上面解剖图和经络循行图我们可以看到上肢淋巴管和阳经的走行一致性。(徐立孙,《中医杂志》(5):.)
3、在小指“少冲”穴感染引起的急性淋巴管炎的走向与心经一致;在手腕处感染引起的淋巴管炎的扩散与心包经走行一致;在“少商穴”附近感染引起的急性淋巴管炎的蔓延产生的红线路径与肺经走行一致。(见下图)
下面让我们再仔细比较下经络和淋巴管具体部位的结构关系。
1、头颈部经络走行与淋巴管的关系:
先看头部经络走行图
再看头部淋巴管的走向:
从头颈部的经络走行与淋巴管走向看,两者基本保持一致,由于头部的经络走向的描述在《灵枢》和其他医书记载中存在不一致性,而《灵枢》的记载更贴合淋巴管实际的走向。(见下图说明)
2、三阴交穴位相关经络与淋巴管走行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属足太阴脾经,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相交汇之处。(见下图)
那么该处在淋巴系统中有什么特点呢?龚启华等通过墨汁注射相关穴位,观察胎儿尸体标本的方法,发现小腿内测淋巴管在三阴交穴处三条淋巴管相互交汇或者靠拢,其走行与《灵枢》中的描述基本一致。潘伟人等通过氧化铅混合物灌注,显示的淋巴管走行与三阴交的穴位相关性较强。(见下图红色箭头处)
从以上经络与淋巴管的示例和比较来看,不难得出经络就是淋巴管的结论。而我们知道淋巴系统分布全身各处,浅层的淋巴管分布在体表,深层的淋巴管连接脏腑器官。所以正是由于淋巴管即是经络,所以才能沟通表里,连接内外,浅层和深层淋巴管之间都是相互沟通连接,也正是有这种结构基础存在,才使得中医里面最为有特点的经络学说得以在临床中应用和发展。
那么在古代解剖水平较为低下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的呢?笔者认为,虽然古时候科技水平较为低下,但是古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能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在这种及其安静的修炼的状态下,通过淋巴液的运行,感知到了经络的存在。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中就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当然具体修炼的法门,涉及到道家的内丹学说,其修炼的奥秘更是和现代的淋巴管息息相关,在此就不展开赘述了。
下一篇我们将继续深入讲解经络的应用原理,针灸是纯粹的心理暗示,还是具有真正的科学原理?敬请期待《经络四》。
附;本文参考书目
〖了凡说医〗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