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之父六龄童去世 陕西猴戏传承面临断档
六龄童的去世,引发了人们对于猴戏的关注,如果不是六小龄童主演了电视剧《西游记》,作为小剧种的绍剧,会有那么多关注吗?更何况猴戏在戏曲里本身不算主流,各个剧种里都有猴戏,秦腔中也有猴戏,华商报采访了陕西的秦腔圈内人,谈陕西猴戏,乃至武生的发展困境。
秦腔非遗唯一武生传人:
我估计将来,秦腔在猴戏方面谈不上继承了
易俗社社长惠敏丽介绍,易俗社百年纪念时还在演《水淹泗州》的里就有猴戏,这出戏是武戏。易俗社演员,攻武丑的田博今年43岁了,他的后辈中年轻演员冉星也在《水淹泗州》中扮演猴子。田博在西安市艺术学校85级秦腔班,毕业戏《戏妖》就是猴戏,他说自己从小对猴戏充满了一种向往,武丑与猴戏很接近,一直想把猴戏发展起来, 但直到前几年才有机会出演,这还是同事病了,自己自告奋勇去演的。田博表示,他主要是靠看京剧猴戏的录像摸索表演的方式。
秦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中唯一的武生传人康少易评价,猴戏主要是靠武生兼,武丑也可以兼。秦腔的武戏目前不是太景气,因为武戏废人废枪废东西。猴戏里分为好几类,除了武功类之外,还要有出手类的,就是要有绝技。康少易曾出演过《闹龙宫》、《三借芭蕉扇》、《五百年后孙悟空》、《十八罗汉斗悟空》,去年易俗社一百周年时,71岁的他还演了《十八罗汉斗悟空》。他透露,上世纪80年代,曾有陕西一个剧种的演员,演了《五百年后孙悟空》里猴戏,演出后就逝世了,“可以说是累死的,成就一个演员不容易,成就一个武生就更不容易。“演出猴戏,学生阶段,首先武功要过关,接下来,手上功夫要过关,《闹龙宫》你会什么,手上就要用什么,龙宫试宝才能玩的好。我估计将来,秦腔在猴戏方面谈不上继承了。我也想从徒弟那把猴戏抓起来,但是在目前这个时代,已经很难如过去艺术家那样付出的努力。付出达不到,在艺术上就很难有成就。不仅是猴戏,武生戏也面临着困境,这也是全国性的问题。”
康少易说,不仅秦腔,就是京剧,有时候甚至出现一个武生戏,一个角儿的戏分四个人才能演下来,就算翻跟头的人多,但从艺术的质量上说在他看来还达不到要求。“艺术是个靠人传的东西,这里面没有科技成分,努力不到那里,老师教不到,就出不来。所以人走了艺就走了,西安如今连个好马僮都找不到。”康少易对陕西猴戏的前景不是很乐观,“我觉得陕西猴戏很难有发展了。
西北猴王:配戏的人已经找不到了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戴静介绍,戏研院老院长马健翎当年曾聘请了很多京剧教练,包括盖叫天等大师都来传过艺,“戏研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猴戏。有西北猴王之称的王化武主演的戏剧,也曾出访过很多国家。”
“从我11岁入行,就是演猴戏,也取得了社会的认可。不过多年来对猴戏重视程度不够,这也使得演员在选择行当时犹豫,猴戏练得辛苦,出成绩很难。我观察,演员没有涉猎这个行当,是有各种原因,主要就是重视程度和成才率的问题。”有西北猴王之称的王化武曾给习仲勋表演过猴戏《闹龙宫》,给李先念表演过《悟空借扇》,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都曾给秦腔的猴戏很大的希望。但他如今已经改行做秦腔戏曲导演,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配戏的人已经找不到了,“这是个很遗憾的事情,猴戏的发展是秦腔非常薄弱的环节,我培养了很多学生,也有一些学习猴戏,但都没有学出来,我感到很困惑,也很遗憾。我准备在戏研究院演员训练班中挑选几个苗子,重点培养”。
( 谢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