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管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个医生的发现拯救千万人,自己却被同事亲
TUhjnbcbe - 2023/10/18 17:41:00

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婴儿在身穿燕尾服的医生手里发出第一声啼哭。

于此同时,死神也已经站在了母亲的床头。

突发恶性高热,感染沿着会阴、宫颈、子宫切口逐渐爬满全身,很快便发展为脓*血症和它带来的多器官衰竭。

成千上万的女性在新生的喜悦中痛苦离世,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医生。

一病区的「死亡魔咒」

在18世纪,产妇的这种感染被统一地命名为「产褥热」,即从婴儿分娩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未孕状态的时期发生的全身或局部感染。这几乎是高悬在所有产妇上空的死亡阴影。

在当时的欧洲,即使医疗水平先进的地区,产妇的死亡率也常年维持在10%,医院的产妇死亡率甚至可达30~40%。当时人们把产褥热归咎于产妇的饮食习惯、产褥期的气候,甚至是当天的行星位置,总之这种致命的疾病暂时没有任何解决办法。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截图

作为医院之一,医院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科门诊,和一个流传在产科门诊的怪事儿。

医院的产科一病区,产褥热的死亡率高达11.4%;但产科二病区的产褥热死亡率在当年却仅有2.8%,哪怕在全欧洲范围内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两个病区之间产褥热的死亡率差异很快传遍了维也纳,临盆的孕妇们个个想尽办法让自己入住产科二病区,而没能入住产科二病区的孕妇们担心进入一病区意味着直面死亡风险,宁可选择在家里或街边生子,医院。

在这样的「死亡魔咒」下,产科一病区负责人,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再也坐不住了。

戏剧中的塞麦尔维斯形象(左);图源:Nature

塞麦尔维斯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特的一个商人家庭,年,塞麦尔维斯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课程,第二年转入了医学院继续学业。六年后,塞麦尔维斯成功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塞麦尔维斯本想谋求一份内科医师的工作,但应聘被拒,他转而对产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跟随三位产科专家学习相关知识。

29岁那年,学成出师的塞麦尔维斯来到了当医院之一——医院,担任产科一病区的住院总医师。

塞麦尔维斯当然注意到了产科诡异的现象。他查阅了近五年两个病区的产褥热死亡率,发现尽管二病区收住的产妇更多、病区更拥挤,但一病区的死亡率总是远大于二病区,严重时甚至可以相差10%以上;但两个病区在产妇分娩接生时所采取的措施和医疗操作完全相同,符合当时的医学规范。

~年间医院产科一病区(粉色)和产科二病区(蓝色)的产褥热死亡率统计;图源:Wikipedia

那么,问题又从何而来呢?塞麦尔维斯在不解中度过了工作的第一年。这期间,他并没有放弃寻找产褥热背后的真相,但总是一无所获。

直到一场噩耗传来。

一条新规,打破死亡魔咒

年3月13日,塞麦尔维斯的挚友、医院法医学教授突发急病去世。

此前在一次尸检中,教授被他的学生用接触过尸体的解剖刀划伤了手指,不久后,教授出现了淋巴管炎和静脉炎的症状,炎症随后迅速扩散到全身,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脑膜炎接踵而至,炎症扩散到眼部数日后,教授就去世了。

而教授的症状,和塞麦尔维斯见过的产褥热患者几乎完全相同,那些患者也都死于炎症在体内的广泛扩散。

这两种疾病之间,会不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既然教授是在解剖尸体时受伤而患病的,那么也许是尸体存在某些「致病因子」,通过伤口进入体内引发了疾病?这种「致病因子」是否也导致了产褥热发生呢?

带着这样的假设,塞麦尔维斯返回医院着手调查。

悬殊的死亡率差异下,两个病区的工作人员引起了塞麦尔维斯的注意。产科一病区有大量医学生负责接生工作,而医学生平日里需要上解剖学课程;产科二病区的接生人员只有助产士,他们的工作内容完全不离开产科。

解剖,又是解剖。

塞麦尔维斯此刻茅塞顿开,他觉得自己推测的「致病因子」应该就是产褥热的元凶,并且是医学生的双手从尸体上把「致病因子」带到产妇身上的。

那么,这种「致病因子」可以被消灭吗?塞麦尔维斯尝试拿到一些因为感染性疾病而死亡的尸体标本,试着用各类物质处理并观察结果。

多次实验后,次氯酸钙溶液被证明可以有效除掉这些尸体上的腐臭味,塞麦尔维斯随即大胆推测,次氯酸钙也可以除去医学生双手所携带的「致病因子」。只要这条传播链路被阻断,分娩的产妇就无需再担心产褥热了。

于是,塞麦尔维斯在产科一病区制定了严格的洗手令:参与接生的医务人员,包括医学生,必须要在每次接生前用次氯酸钙溶液仔细清洁双手,才能开始工作。

戏剧《塞麦尔维斯医生》图源:《柳叶刀·感染病学》

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洗手令在推出后不久就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洗手令推出后四个月,一病区的产褥热死亡率就从18.3%降至了1.9%,和产科二病区几乎完全相当。

医院产科一病区~年的产褥热死亡率统计,红线为引入次氯酸钙洗手令的时间;图源:Wikipedia

而在洗手令执行后的第二年,产科一病区更是创下了连续两个月产褥热0死亡的惊人记录。维也纳的临盆孕妇们开始不再恐惧产科一病区,塞麦尔维斯成为了拯救产妇们的英雄。

抱冤而终,百年后才重获荣光

只是洗个手就能避免上千万产妇的死亡,这个听起来过于简单的因果关系受到了当时欧洲医疗界的嘲笑和质疑。

一方面,抱持着体液学说的守旧权威并不相信尸体会有致病物质;另一方面,由于产褥热的病理学表现多样化,一些病理学家甚至并不承认产褥热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疾病,这些都让大部分通过理论推断得出研究成果的塞麦尔维斯无力反驳。

年,塞麦尔维斯出版了著名的《产褥热的病因、概念及预防》,将其毕生心血总结在其中。

塞麦尔维斯的不朽著作《产褥热的病因、概念及预防》;图源:参考资料1

他把自己的著作寄给一些当时知名的产科专家,希望自己的理论可以得到重视,更多的产妇可以免受死亡威胁。然而,不仅回信者寥寥,塞麦尔维斯还迎来了源源不断的质疑、反驳和嘲笑声,连带他的支持者们也遭受到了类似的对待。

在日复一日、充满绝望的生活中,他开始借酒消愁、不断出入妓院,精神状态也日渐迷茫。

年,塞麦尔维斯已经精神失常,不能胜任工作。他的同事和朋友无奈将他送入维也纳的一家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两周后,他因在精神病院中挣扎受伤,罹患脓*症去世,享年47岁。他在维也纳被草草下葬,除了他的少数几位朋友,几乎无人知晓他的离世。

而迟来的荣光给这位医生短暂的人生蒙上了一层荒诞的遗憾。

在塞麦尔维斯含冤离世后不久,细菌致病理论、科赫法则先后被提出,这些都和塞麦尔维斯生前的观点不谋而合。微生物学充分发展以后,科学家发现是A组链球菌引起了致命性产褥热,次氯酸则恰好对链球菌有强效的杀灭作用......

事实表明,塞麦尔维斯在当时所做的一切是划时代的英勇举动,他缜密的研究和推理更像是对产褥热防治的一种完美预言。

如今,洗手和彻底的消*已经成为刻在手术室医护身体里的肌肉记忆,塞麦尔维斯也被尊称为「医院卫生之父」和「手卫生之父」。

为纪念塞麦尔维斯的贡献,戏剧《塞麦尔维斯医生》于年1月在他生前支持者最多的国家——英国首演,至今已连续演出数十次。

今年8月,《柳叶刀·感染病学》的副主编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对戏剧《塞麦尔维斯医生》大加赞赏,称其「能让更多受益于塞麦尔维斯的人们了解他的贡献」。Nature首页也在同日发表了对该戏剧的点评。

《柳叶刀·感染病学》、Nature首页截图

塞麦尔维斯曾在自己的著作《产褥热的病因、概念及预防》中写道,「即使我无法活着亲眼看到征服产褥热的那一天,我也坚信那一幸运时刻即将到来。为此,我死而无憾」。

而在今天,孕妇分娩时因产褥热而死亡的概率低至0.4/10万,是当时死亡率的不到千分之一,这足以告慰塞麦尔维斯的在天之灵了。

#秋日生活创作季#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医生的发现拯救千万人,自己却被同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