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肿瘤治疗ldquo三板斧rdquo [复制链接]

1#

肿瘤临床治疗有三板斧,“手术”、“放疗”和“化疗”。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能比较容易的确定首选治疗方案。如果是单发的肿瘤,尚未出现远处器官转移,可以首先考虑手术切除。如果已经出现转移而不能采用手术治疗,则根据组织类型考虑采用放疗或者化学药物治疗。组织类型不同,首选的方法也不同,如肺的鳞状上皮癌对放射线敏感,而肺腺癌则对化学治疗比较敏感。但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即便没有远处转移,但手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肺门,肝脏门脉区,这些部位”地形复杂“,而且都是重要部门,一旦出现手术闪失,容易造成患者死亡。这种情况下,医生已往往会首选放疗或化疗。

这三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

“手术”治疗能立竿见影,如某些影响生活质量和危及生命的巨大肿瘤,只能靠手术切除以解燃眉之急。但手术的过程必然损伤血管和淋巴管,而肿瘤的转移多是经过血管和淋巴管进行的,对于转移风险高的肿瘤(如低分化癌),现有手段无法明确判断微小转移灶的形成,手术中造成的损伤就会加速肿瘤的转移。如恶性程度高的肝癌,胰腺癌,膀胱移性上皮癌等。

“放射治疗”是通过高能粒子或光波破坏细胞遗传物质将肿瘤细胞直接消灭。但在实施过程中,射线经过的正常组织细胞也会受到射线损伤,如肺部的放疗易形成放射性肺炎,膀胱的照射形成放射性膀胱炎。正常组织细胞受到射线损伤也会突变,增加形成新肿瘤的风险。当然目前先进的3D放疗设备,如γ刀,射波刀,质子刀等,可以精准的在肿瘤部位将高能射线聚焦,准确的将肿瘤消灭,最大程度的减少外围组织的损伤。先进的3D放疗技术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代替手术,是一种“无创手术”,可以减少创伤,降低转移风险。如体积不大的特殊部位原发病灶(脑部肿瘤),初步判断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类型(影像学上显示边界不清、带毛刺的小肝癌)。

传统的“化疗”药物多是针对生长旺盛的组织进行非选择性杀伤。除了肿瘤组织处于快速生长状态以外,人体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对化学药物也极为敏感,多数化学药物治疗在杀伤肿瘤的同时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损伤也非常严重,有时甚至形成“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后果。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对化疗的“度”把握不准,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使免疫系统崩溃,肿瘤会出现不可控生长,极易出现不可控的感染,引起患者死亡。所谓化疗的“过度治疗”也多指这类情况,这也是大家谈化疗色变的原因之一。

传统治疗的三板斧各有利弊。现在通行的方法是,如果还能实施手术,在术后跟进有效的化学治疗或局部放射治疗,以进一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战略是正确的,但实际战果却往往差强人意。无论技术多么完美,传统肿瘤治疗的三板斧都是以直接消灭肿瘤为目标的治标之法,都不可能将肿瘤完全杀灭或清除。理论上,只要留下一颗“种子”,就有复发的风险。所以,肿瘤传统治疗的三板斧是肿瘤治疗战役中的先锋和中*,能起到迅速消灭肿瘤主力的作用,是“治标”的有效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