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病理诊断也有了长足发展。分子病理作为新技术在肿瘤基因的检测、肿瘤分子的分型等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使血液恶性肿瘤的精准化诊治成为可能。当今的血液肿瘤病理诊断有哪些特征?病理取材要求及标准有哪些?本报医院高子芬教授为您解答。
高子芬教授采访视频
01血液肿瘤的病理诊断已步入精准化时代
目前,临床上肿瘤患者逐渐增多,但是病理取材越来越细小,对病理诊断准确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而随着当今医学的发展迅速,很多疾病治疗、预后都依赖于分子层面的分型结果。肿瘤病理诊断也不例外,实现精准病理诊断要结合多技术检测层面的综合分析判断,不仅依靠形态,还要综合免疫标志物、分子检测等信息进行补偿以精确诊断。例如,血液肿瘤的病理诊断,除了形态观察,还要综合流式细胞学、分子学和遗传学的结果。
实现精准病理诊断下一医院推广血液肿瘤整合诊断。在临床上穿刺取材后,将其中的两条应用于病理形态学观察,另两条分别应用于流式细胞学和分子学检测。之后,整合这三方面以及遗传学的结果,并将其提供给临床医生,以使他们有充足的的理论依据来选择更适当的治疗措施,例如化疗、靶向或是免疫治疗等。
02病理取材要求及标准
为了得到更为精准的病理诊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病理标本越完整、体积越大,进行各项检测时越便利。在病理诊断中,有时会遇到病理标本太小,只取到某一种成分,而忽略其他成分的可能。例如在低度恶性标本中混杂有高度恶性成分;霍奇金淋巴瘤标本中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分。而体积更大的标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无疑需要与临床医生多沟通,尽可能增大标本体积。如果患者确实不适合活检,则可用22号针进行穿刺,再综合流式细胞学的结果进行分析。当然,病理科医生也要做到根据标本体积大小选取适合的技术以协助更精确的诊断。另外,更大的标本可以让我们在回顾性研究时,还可以有充足的标本。
其次,复发患者的标本更重要。因为复发患者和初治患者的病理标本在形态、标志物以及分子层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时在初始患者的病理标本中,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基因检测突变较少,而在治疗后的病理标本中其突变可能明显增多。初始病理标本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复发的病理标本可能出现T细胞基因水平的变异。
再次,精准的病理诊断需要综合包括流式细胞学在内的其他检测方式的结果。例如形态学类似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患者,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CD10+,因而否定了形态学的结果。有时,采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没有发现的染色体异常,可能是Burkitt样淋巴瘤没有检测到,需要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来明确诊断。
最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有的病理检测技术逐渐增多,进展越来越快,作为病理医生来说更需要多学习才能进行更精准的病理诊断。
访谈专家
高子芬(医院)采编
殷朝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专家简介
高子芬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二级教授
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恶性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加CMT肿瘤小编
了解临床肿瘤学前沿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